如前述,Reese Witherspoon救了這部片-_-
Vanity Fair(浮華新世界)據說改編自某英國古典文學小說,我沒看過原著,不過覺得電影的劇情有趕場的味道,如先前提過,看這部片就像喝壓縮果汁一樣,應該要再稀釋一點。
不過這部片的重心擺在角色的心理,特別是女性。那個時代男女地位不平等,所以不擇手段想擠進上流社會的Becky Sharp,和懷抱白雪公主幻想將人生目標擺在和心目中王子白頭偕老的Amelia Sedley,幾乎是兩種極端(前衛vs傳統)的女性生活類型。Becky出身貧困從小受盡苦頭,讓她為了打破出身階級而用盡一切手段。從成為貧窮貴族的家庭教師、爭取女伯爵信賴、直到後來背著丈夫攀上對她心懷不軌的公爵,她能善用自己的交際能力贏得別人的喜愛,但後來也因此玩火自焚搞到家庭破碎背負臭名。Amelia則是一心愛著自己的丈夫George,被這份情沖昏頭看不到現實,相信丈夫是對軍人職責負責而鮮少陪她,相信送到她家的鋼琴是丈夫給的(送的人是George的戰友William,這可憐的傢伙一直愛慕Amelia,卻一直謹守朋友分寸,就算George死了Amelia也從未對他的好有任何回應),相信丈夫在出征前夜找別的女人是因為自己不像上流社會的人,丈夫戰死後獨守空閨連孩子也留不住,直到最後的最後,Becky告訴她George當初其實想偷泡Becky,她還是不相信。
問題在,導演竟然在片尾讓劇情大轉折,送給這兩人一個好結局。不知道原著是否如此,可是我看起來就像是顆很大的老鼠屎啊。Bad ending不一定會讓觀眾認為這是種警世意義,特別在這部努力突顯19世紀英國浮華世界的虛偽和人性的悲哀的片子,不好的結局更給人「這就是人生啊」的感覺才是。如果說導演Mira Nair擔心Becky結局淒涼會給人「勇於挑戰舊社會的新時代女性落到吃屎下場」的感想的話,我覺得她實在是想太多了。Becky在那個時代必須走極端才能爭取到地位,可是走極端會有什麼樣的風險,這是大家都會知道的事情啊,而且選Amelia那邊不也一樣?意圖找個如意郎君共渡一生,也會有碰上所遇非人的風險。就為了不想讓Becky太慘,搞了個突兀的happy ending,還大搞置入性行銷把印度文化塞進結局,這是全戲最大的敗筆。
其他角色並不是沒個性的人形木板,Becky受聘當落魄貴族小孩的家庭教師要離開教養院前,用法語罵了她的法語老師,後者顯然聽不懂這麼難的句子卻假裝聽得懂還以為Becky是跟她文雅的道別。這裡雖可看出Becky的心機,也看得出這個老師實在是虛偽的可憐。女伯爵地位高,號稱看多了奉承,對別人的阿腴常加以譏諷,還說什麼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愛情就是私奔,結果當發現自己賞識的Becky和姪子Rawdon偷結婚,她就馬上變了樣子把他們趕出去。George看似正人君子,在軍人的職位上表現的也很有責任感,也跟一心愛著他的Amelia互結連理,但他其實早被Becky吸引,在自己出征前夜還拋下Amelia不管找Becky跳舞,一個對自己的職業和家族很忠心,但對愛人則完全始亂終棄的爛人。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雖非當代上流社會那麼誇張,不過卻也有些類似啊。像是對老闆恨得牙癢癢卻甘願當狗的下屬、看似正經實際上卻只是個自私鬼的爛貨、行為得體但內心像個人渣的彬彬有禮人、言行不一說是一套做是一套的假道學…
雖然劇情會跳躍,不過也還算是可忍受的缺點,畢竟這故事似乎不是這種片長能負荷得了的,加上還有扮演Becky的Reese加持,讓女主角非常吸引人,那種心機很重又很能裝成討人喜歡樣子的交際花很難演得像她那樣出神啊。但鳥蛋結局可惜了這部片,好像是一部漫畫畫了精采的19集,然後第20集的最後一話出現一隻新角色一招把主角秒殺結束故事一樣鳥。
最近看的兩部片主角都是Reese,這不是剛好或巧合,實在是因為現在是她的時代啊。連再來想看的片當中也有一部是她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