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全球化嗎

話說幾日前在CCLu那看到關於Dell的文章,他認為這是企業全球化失敗的地方。

我回想了那麼一下,應該是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首先,就我跟Dell接觸過的經驗,我也覺得Dell處理這方面網路購物的業務不在台灣。應該說其實很多家公司都會把亞洲區總舵設在新加坡或香港,主要業務都在那邊做,近年來也有些把總舵設在中國的例子。然後各個國家的人力就縮減到只有一個辦公室,做該國的聯繫點,然後主要業務都由總舵負責,如果該國有什麼狀況也只能打電話回總舵。

而Dell華文市場的主要權責單位,我懷疑可能以前在香港,最近才移轉到了中國。這次出包的網路購物負責單位實在很像是共匪XD

不過這只是猜測,但提到所謂企業全球化,我倒也有見過類似的事情。

我曾經在類似的國際企業裡工作過,他們也是朝向一樣的方向,應該說是當網路水管變大條之後,他們就認為這種行為是必然的趨勢了。像亞洲區的總舵就把一堆資訊業務一把抓,所有的伺服器全部都存在那邊,所有資訊業務也都要連接到該國的伺服器作業,當出事時其他分公司的人員幾乎就只能打電話向他們求救。

至於出包的次數多不多呢,絕對比你們猜的還要多,一出包那整個國家或好幾個國家的分公司就癱瘓了,想想昨天台鐵訂票出包,當這種事情出現在一個企業的業務上會怎樣,大概就是這麼慘。近年來最大的那一次大概就是那次海龜咬壞海底電纜事件吧XD 雖然當時有種搞全球化分工的企業還沒那麼多,所以沒辦法說反正大家都吃屎大家一起死,當時整個東南亞聯外網路斷三天,全球化的跨國企業分公司很多人都忙翻了,企業也賠翻了。

那種天災之外,而有時候出包就只是伺服器被操翻了。因為整個伺服器要應付整個洲所有國家的系統運作,水管到底要申請多大條、server建置應該以多大的負擔為標準,這些都需要非常強的人員來規劃,這可不是說一間公司一棟樓,出事情從client端搭電梯跑機房就可以搞定的事,這可是client端跟server端需要搭飛機才能到的距離。可是當然這方面的人員實力沒找夠強,規劃整個系統時沒考慮到這種跨國性的問題,有時就會產生這種server被操爆或是bandwidth沒拉夠的事。然後就會有某國辦公室的所有員工完全沒辦法使用系統,負責人員又只能狂打電話求助,可是在server端的人員又只能從電話裡知道使用者端的情況,想找問題又找不太出來。

就我個人的經驗,起碼就有過像程式設計不良,結果導致某個客戶端的thread吃掉過大的記憶體,可是因為server端又不知道client端是怎麼操作的,無法抓出到底是什麼樣的動作會造成load過重,所以就只能見一個殺一個,這種事情特別在傳遞的資料有各國語言編碼問題時特別容易發生,程式設計人員並不了解每個國家處理編碼的方式啊。

還有就是像接的專線有問題,可能封包會有些微loss。這種其實只要有一點小狀況,拉到國與國之間的資料傳遞就會造成嚴重的delay。可是出問題的國家辦公室人員又不知道整體線路是怎麼接的、哪一段機房有問題(除非問題就出在該國境內的ISP),而總公司網路人員又測不出所以然,都說哪會慢啊很順啊。就變成雞同鴨講。

其實這種分工的模式是正確的嗎?還是說那種類似以前網路電腦的想法也會有一天被證明是不應該走的錯誤道路?不過,就我的感覺,會將企業分工拉到國與國層級,相對下可能會造成某些業務在企業人事成本的考量下,會變成完全由薪資水準較低的國家人力來負責,就好像現在米國幾乎都把客服拉到印度去做一樣。可是,因此而產生的風險是否值得呢?

像現在這種情況,我覺得如果哪一天新加坡或香港發生超級大地震之類的天災,可能會有很多企業的亞洲區事務全面癱瘓掉XD

製造業在全球化下分工,會變成較低精密度的東西由較落後的國家用便宜人力生產。可是如果就單一企業體而言,自己企業體內就做全球化分工,將某個業務完全轉由便宜人力的國家負責,可是如果這個業務在較進步的國家裡出包呢?搞不好這次Dell出的問題就是這個呢。

在〈企業全球化嗎〉中有 1 則留言

  1. 正確不正確需要時間證明,美帝CEO降低bottom line,財報好看,大筆bonus and stock option收入口袋倒是立即見效>_< 很多人可能都會這樣經營公司吧,不小心玩爆公司在換下家就是了-_-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