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雜誌將走入歷史

我沒當過這雜誌的寫手:p

2003年亞錦賽後,因為台灣隊重回奧運引發棒球熱,市面上也新推出兩本棒球雜誌。兩年後,《Hit》雜誌即將在本月推出最後一期,《Passion》則是老早就跟政治刊物《壹號人物》合併,只剩半本的量。

不諱言,平面媒體受到網路的衝擊是事實。不過這樣說可能有點不負責任啦,啊我是不知道在台灣這塊市場要搞棒球平面媒體該走什麼風格才能生存,可是呢,要說棒球雜誌一定沒有生機,或許還言之過早。

寫雜誌要估字數,以一頁大概750字(要預留圖片空間來增加讀者興趣),一篇3000字大概是四頁的份量。以我上一篇「我是個自由的blogger,我不看中國時報」就已經破千字,3000字其實能寫的東西滿有限。且雜誌一個月出刊一次(以月刊為例),一篇文章自寫好到出版中間起碼間隔十天,一件剛發生的事情可能一時間新聞價值很高,但過了十天後讀者還會那麼感興趣嗎?有的時候我會寫旅美球員的文章,也遇過截稿日剛好卡在很尷尬的時間點,寫的時候只能猜測未來發展,但雜誌出刊時大家都已經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情況(如今年七月底陳金鋒被DFA)。只有硬著頭皮猜,還要在有限字數裡擠點空間把自己認為最可能發生的幾種情況都講出來。

不過雜誌的文章比較有所謂的lasting value。網路可以在第一時間發表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可是網路的話題轉移也非常快速。也因為大家都有發表權,一篇文章比較容易被時間沖掉。雜誌則一方面屬於單方向的意念傳遞,另一方面也減少各種不同立場的言論在同一個平台上影響讀者。我相信雜誌的主要audience還是跟網路群眾有些不同的,平面媒體也不至於會跟網路討論有完全重疊到。

可是我還是不知道雜誌該走什麼樣的路線才正確XD

我不是幫《Hit》寫稿的,那麼我幫誰寫應該就很明確了。當然我也知道這份雜誌評價不高,還有一些我個人認為非常致命的缺陷。如一本雜誌前半段政治後半段棒球(其實還沒併書前,裡頭就有一些像文大培講籃球的東西(yawn) ),還有雜誌本身缺乏主題跟明確的方向。我也覺得他們當家寫手寫的東西有些地方很奇怪(比方說,他寫Yankees的守備堅強、小聯盟好手如雲,這大錯特錯吧(…) ),且他們找寫手的管道也太窄(我是自己找上陳一平的)。可是,總不能因為覺得雜誌有問題就跟著亂寫,就算明知寫出來會跟他們主將立場有差,但還是得將該寫的東西寫出來。所以有的時候我自己拿雜誌看,也覺得好像是精神分裂的人寫的,前頭一篇把古巴捧上天說每個都是大聯盟等級的逸才,後頭接一篇「古巴沒想像中強」XD

我對我寫的東西的水準有信心就好了:D

當然,因為版權問題,這些東西不能公開在這裡。而且我最近也只是偶爾去寫個一篇(畢竟我還是比較習慣寫網路文章),好幾個月沒登了:p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