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的半瓶水文

據友人蘿莉控說,商業周刊某期一篇叫「日本大復甦」的文章,有個很XU的內容。

原來是商業周刊936期封面故事啊。

我對經濟不是很了解,可是我注意力放在這兩段︰

四十六歲的村上世彰,是繼堀江貴文後最熱門的新聞人物,占據的新聞版面超過小泉。他出身日本財經官僚,卻洞悉舊體制不效率所造成的套利空間,於是成立私募基金,手握逾新台幣千億元資金,就像盤旋在日本天空的禿鷹般,四處尋找體質孱弱的動物,發動突襲。

阪神電鐵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家百年老店,擁有大批「沉睡」的資產,卻未能妥善利用,一般股東無計可施。譬如,其擁有的甲子園球場,若開發為住宅大樓,市值超過一百六十億日圓,但帳面登記卻僅八百萬日圓。

這位作者顯然不知道職業棒球的資產在哪裡。

阪神甲子園球場,不但是阪神虎隊主場,也是日本高校棒球的聖域。職業棒球最高的價值在品牌,為企業創造廣告收益、營造清新形象外,也幫助企業和地區結合,靠本身的品牌製造地區廣大商機。如果有看過日本棒球漫畫的人,都會知道「甲子園」這三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把這玩意拆掉建大樓,等於是與全日本關心高校野球的人為敵,這會嚴重損害企業聲望,我不相信會有集團肯出一百六十億元來砸自己腳。

如果不知道甲子園地位有多崇高,去看這週要上映的電影「鄰家女孩(Touch)」就會有概念了。

何況該作者有考慮阪神隊一年的營收額?估一下也有個一百億到一百五十億之間吧。據說他們打下央聯第一,就入帳了五十億日圓,那蓋個大樓的一百六十億元市值算什麼啊?

再說我懷疑這市值是考慮到有鐵路經過,如果那裡不是甲子園球場,阪神哪會特地把鐵路繞過去啊-_-

其實日本很多職棒球團原本也不知道職棒的利益在哪吧。幾年前我在連線板談主場制時,就常有人以日職為例,說日本還不是擠一堆球團在東京。結果近年來職足J-League興起,職棒就吃屎吃很大,特別是洋聯。

大多數球團都集中在東京,等於是在同一塊地盤搶生意,但偏遠地方沒照顧到,所以從鄉村走進都市的職足有了生存空間,且除讀賣巨人隊外其他球隊得依靠跟巨人比賽撈油水。無法跟巨人隊比賽的洋聯就死很慘,明明比賽比起央聯有張力(央聯比賽悶的讓人想睡-_- ),卻因硬要跟他們搶同一塊地盤不知向外擴張,數支球團近年來經營困難,最後也真的企業將球隊轉手。

日職面對威脅有兩種反應,一是正確的方向,部份球隊外移,如東北樂天、北海道日本火腿;另一個是錯誤方向,就是讓洋聯球隊有機會碰巨人-_-

日本那些企業集團,不管是玩本業,還是像養職棒隊這種周邊事業,會出現經營危機,主要是在主事者太笨吧-_-

在〈商業週刊的半瓶水文〉中有 5 則留言

  1. 會讓他們養成依賴心理啊-_-

    球團應該自己把自己的市場顧好, 而不是老是吸巨人軍的奶水.

    再說, 洋聯球隊碰巨人軍次數不可能有央聯球隊高, 所以如果都靠啃巨人軍吃剩的骨頭, 洋聯的人氣注定要永遠被央聯甩在後頭.

  2. 之前去北海道旅遊,當地人對巨人有著滿濃厚的情感,據說這是日本鄉下地方常見的現象。

    這是因為在地沒有球隊,打開電視又都是巨人隊比賽的關係。巨人隊的主場雖然在東京,但是利用媒體,打進很多沒有職棒隊的地區。如果有球隊認為可以靠跟巨人隊對戰來賺錢,那一定是瘋了。

發佈回覆給「蛋黃酥」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