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簡介

第300篇文章!打從一開始就想寫這篇,類似導讀或介紹的東西。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中譯《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還沒出中文版前有人翻成《點球成金》但我們這些綠帽迷喜稱《錢球》。2002年出版後長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數週,相傳是本華爾街生易人人手一本,但在棒球界裡吵翻天的爭議書籍。作者Michael Lewis(Joe Morgan到現在還誤以為這本書是Billy Beane寫的-_-)是名財經作家,這也是本財經書籍,不過是談棒球裡的小市場球隊︰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s,也就是我們稱的綠帽隊或白象隊XD)其經營策略,看他們如何以小搏大,力抗其他薪資總額比他們多上數倍的大球隊。

首先,如果能看英文版的話就不要看中譯吧,譯者游宜樺的翻譯品質實在是讓人不滿意。一定會有人說啊你放這種大話怎麼當初你不去翻這樣,其實想翻這本書的綠帽迷很多啊,誰知道出版社要找個鳥蛋記者去翻-_-

我想在台灣我應該是排前五名瞭解這本書的故事的人,這支球隊如何從1999年起鹹魚翻身,到現在成為大聯盟除Yankees外最具話題性的球隊,我親眼目睹他們改變,而不是像一般人一樣看了書後才開始對這支球隊有個輪廓。所以我來做介紹應該比任何人都適當:p

背景故事是在大聯盟1994年那次罷工後,衝到無法控制的球員薪資,以前花年薪$3M(M是代表百萬)可以簽到明星球員,到90年代末期這種錢只能簽journey man,連牛棚裡的好closer都未必簽得到。所以大市場球隊和小市場球隊的薪資差距越拉越大,近幾年大聯盟底薪是從20萬慢慢爬到33萬,可是大球隊簽個球星就一次花$5M以上或甚至$10M以上,薪資總額是最低小於$30M到最高超過$100M的差距,當時就很多人說啊這個小市場球隊根本就只能陪公子打球嘛,連大聯盟主席Bud Selig都在鼓吹這種「小市場球隊根本沒機會」的論點,反正就是一片唱衰之聲。結果就是自2000年起,薪資總額在30隊中排倒數的Oakland A’s非常不合群,靠一堆自家養出的便宜球員連年打進季後賽,「這一隊是怎麼成功的?」這個話題引起了注意,也引來了Lewis這位財經作家,他看準這個小蝦米斗大鯨魚的故事是在好也不過的寫書題材,綠帽的成功經驗也可以成為一些想在市場大拼的生意人的啟示,於是就寫了這本評價兩極但很賣的書。

故事的起頭分兩部份,一部份是一個叫做Billy Beane的天才球員高中畢業後被New York Mets選秀第一輪選中,決定不唸大學去打職棒(後來他稱這是他個人犯過最大的錯),結果因為他過度迷信自己天資,而且這個人個性有著易怒、沒耐性等等很糟糕的性格,加上他小聯盟時迷上了fantasy baseball(棒球紙上遊戲,玩家扮演球隊教練挑選球員,再依該球員在真實比賽中的即時表現計算分數,球季結束後分數最高者為贏家。記得袁定文說他以前也很愛玩這個…)成天在玩,Beane的小聯盟生涯不太好看,而在球團相信他天資的狀況下仍把他拉拔上大聯盟,結果他就變成板凳、浪人、沒幾年就結束棒球生涯。

就一個第一輪選秀的球員來講並不是個好看的結尾。

Billy Beane

Beane落腳的最後一支球隊是80年代末期還在超級強隊之林的Oakland A’s,他最後一次披上球衣是1989年A’s拿世界大賽冠軍時陣中的一員,板凳。之後他高掛球鞋,加入了當時的GM(總經理,球團裡實權最大的人,主掌球團人事、球員和教練聘雇、交易、合約談判等等)Sandy Alderson的團隊擔任球探。

另一部份則是一個叫做Bill James的痴漢(對某些事情痴狂的男子漢),他也是個被fantasy baseball荼毒的可憐蟲。他在玩了很久後覺得現今棒球比賽裡使用的各項基本數據並無法準確分析球員能力,也就是說單看打擊率看不出打者能力,看防禦率也看不出投手能力。於是他就不務正業的開始利用自己的統計知識自己發明新式數據。1977年這老兄自己出書《Baseball Abstract》,主要介紹他從記錄本中找出的各種不同記錄解讀法還有他創的新數據,書沒賣很好(當然,沒有通路,靠的是想買的人自己寄支票去,然後James把書寄出),可是吸引來一批死忠讀者,他們說這些新式數據真是開啟了一道門,可以更客觀的靠數據評估球員能力。之後Bill James就正式走入搞棒球統計的不歸路,到今日成為棒球統計教父,養了一堆自稱Sabermetrics(棒球數據分析家)的徒子徒孫。

書裡說Billy Beane一路從球探幹到成為Alderson的副手,後來成為新任的GM。因為他自己就是被球探的傳統價值「天資決定好球員」搞砸的活例子,又有在看這些痴漢搞的東西,於是就把這套東西拿來用,並將球探報告的「這人有好的手腕,以後會長成明星球員」「這人肥的跟豬一樣,前途無亮」這種舊價值扔掉,改成「這人在哪裡是保送機器,以後會物超所值」這種新概念。後來短暫當過Dodgers GM的Paul DePodesta,隨時都拿著筆記型電腦查記錄的Harvard畢業生,就是他的左右手。

Paul DePodesta

「進市場買不過大市場球隊,選手就自己培養」「球星都貴到靠北,就自己挑被市場低估的underdog」這是A’s的生存之道。書裡談這支球隊從選秀(天生好手級的球員簽約金也是天價,所以要挑沒那麼貴的)、小聯盟系統養成(提高能上大聯盟的球員數量,有人約滿離隊才能立即補上,球星離隊也才不會青黃不接)、簽自由球員(找物超所值,從一群中價品中找出表現能抵高價品的好貨)這幾個階段的策略,說明這就是他們能在近年以低薪打造常勝軍的祕密。

但很遺憾的,這本書講的內容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如果別隊也照書中講的方法建軍,那一定會吃屎XD 書裡談A’s的大祕密就是改用上壘率來當最重要的基準,而非參考價值低的打擊率。理論基礎是上壘機率越高表示出局機率越低,既然棒球比賽關係是否結束的因素不是時間而是27個出局數,那盡量減少出局機率,增加上壘機會,就越容易得到較多分數。實際上這種理論過份粗糙,並沒有書裡寫的那麼神。而且A’s能冒出頭的最大因素其實並不在打者,而是書裡只簡單帶過的三巨投︰「身材和東方人一樣的南方佬」Tim Hudson、「跟時間賽跑的男人」Mark Mulder、「每人見到都說帥的」Barry Zito。

Alyssa Milano & Barry Zito

但這書告訴我們的最重要意義並不在於學書裡話唬爛的那些策略,而是一個觀念︰「不要依循於傳統式的評量方法,要從別的面向找出更有效率的評估方式」。棒球界裡因為都是圈子裡的人在搞,球探、教練、GM以前這些多是球員退休後轉任,他們小時候被灌輸的那套,就是他們以後實際操作的那套,是他們再灌輸給後進的那套。沒有人會問「這個作法真的合理嗎?這個作法真的對嗎?」因為前人這樣用,後人也就這樣用了。商場也是一樣,可能學校學到的方法就用下去了,或大公司大企業創辦人用的方法立的規則定的評估法就幾十年一路延用下去,如果不問一下「這方法真的好嗎?」誰會知道這些傳統舊觀念是好是壞呢?

好比說這篇《型式恐怖》,就是很好的例子啊。

至於錢球這本書到底哪些地方不符合事實?綠帽隊真正的建軍模型又是長什麼樣子?以後再專門寫篇文章討論好了:p

在〈《Moneyball》簡介〉中有 14 則留言

  1. 超想看續篇的……這比錢球中文版精采三萬倍吧! :D 話說alyssa milano和Zito是啥關係?夫妻嗎?alyssa大概是我那個年代國中生最哈的女生吧? (love)

  2. 難道樓上那個年代的國中生,
    都在看” Who’s the Boss “?

    Alyssa Milano和Zito當然不是夫妻,
    去查一下IMDB就知道了
    ( 不過去查一下Barry Zito在IMDB上的資料,
    還蠻有趣的 )

  3. 可以在amazon.com訂購
    這本書曾當過best seller, 不難買到, 或你知道附近書局有代訂原文書籍服務的也可以拿ISDN請他們代訂.

發佈回覆給「kee32」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