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新白痴市果然全面推動第一個新白痴政策,就是學習天龍國的垃圾費隨袋徵收。
支持的人都嘛會說什麼本來垃圾費隨水徵收,水費300塊的話垃圾清潔費比例就是92塊啊,一年一個家庭要一千多塊啊。然後改成隨袋徵收的話垃圾費一年就只會花到五六百塊啊,整整省一半啊。
這點我是不否認有此可能啦。隨袋徵收的確有可能垃圾費支出會比以前低。可是咦?我記得說隨袋徵收好的人不是說可以省錢,而是說環保吧?
不過說省錢這也是見仁見智,垃圾費也是有可能比以前高啦。像我查我家前面四個月的水費,有兩個月改隨袋徵收會比較省,有兩個月會比較貴。主要因為我養貓有喵沙,所以如果碰到夏天牠們食慾差便量少,然後人反而可能會一天洗兩次澡的時候水費多,那改新制會省。但像前兩個月牠們吃多拉多,我們水沒有用比較多,那隨袋徵收反而貴。
來看看共匪國媒體報的有關台北市垃圾處理的褒美報導(本站備份)︰
據中華工商時報7月23日報導,為了實現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是當前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的最有效方法。因為垃圾分類能夠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在東亞地區,台灣和日本的垃圾減量方法就有著許多先進經驗。
台北「垃圾不落地」
在台北,當街頭響起《少女的祈禱》音樂時,台北市民便會意識到,是倒垃圾的時間了。各家各戶拎起家裡的垃圾袋,走到閃著黃燈的垃圾車旁,將不可回收的垃圾和可回收的垃圾分別丟到不同的桶內。
「垃圾不落地」,是台北市首創的一種垃圾處理辦法,即街頭不設垃圾桶和垃圾站,用垃圾車定時定點回收,市民需將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類,拿到垃圾車旁邊接受檢查,不可回收垃圾須用專用垃圾袋,垃圾費按數量徵收,垃圾越多,花錢也越多。
實施「垃圾不落地」後,台北市的大街小巷變得相當乾淨,沒有垃圾,沒有垃圾桶,這樣不僅使城市衛生清潔漂亮,而且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資源。台北市在「垃圾不落地」以前,垃圾的資源回收量頂多是70多噸,使用「垃圾不落地」後,可達200多噸,即使冬天瓶瓶罐罐較少,也有170多噸。按照回收資源佔垃圾量的比例來比較,增長差不多4倍。這些回收資源一年可以賣1億多新台幣。
台北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始於2000年7月1日。市民必須購買專門的垃圾袋裝垃圾,垃圾越多,用的垃圾袋就越多,花的錢也越多。自從垃圾費隨袋徵收制度施行以來,台北市垃圾平均每日清運量從3,475噸減為1,000噸,成效顯著,台北市民逐步養成少製造垃圾的好習慣。
除了垃圾費隨袋徵收,台北市民也努力做好資源回收。民眾將瓶瓶罐罐及一切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分類回收,連廚餘也不例外,回收後的廚餘經處理後變成了有機肥料。
垃圾費隨袋徵收、資源回收等措施深受台北市民歡迎,配合程度也很高。據統計,垃圾費隨袋徵收只有0.4%的違規率。垃圾分類減量政策推行10年之後,廚餘垃圾和廢舊物資回收率倍增,台北的生活垃圾日處理量從高峰期的3,695噸減少到1,500噸。
我看連天龍國民自己都不知道這政策竟然好到讓人家都滿心嚮往吧。
話說第一點就給人吐槽了。那些支持新垃圾政策(這個詞還真符合現實)的人很常說的就是「那是歐美先進國家的環保政策,我們只是跟進而已」。結果馬上就自己打臉說那是台北市首創的哩XD
啊我就不記得有看過哪個國家要規定自己國民每天定時去等垃圾車才能丟垃圾的啊。晚上七點來的垃圾車,上班族就要趕在那之前回家帶垃圾去丟,要很智障的國家才會覺得叫國民為了丟垃圾特地趕回家是一件正確的事吧。
不過天龍國滿愛自稱自己世界最先進,比方說把只能用在室內的wifi拿來涵蓋全市,他們就很愛說自己做到歐美都還沒地方辦到的壯舉,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個無線網路城啊,只不過根本沒什麼人要用而已XD
這個垃圾不落地的政策,大概也用完全一樣的概念,說這還是先進國家的政策,只是它太先進了導致連歐美都還沒跟上腳步,所以全世界只有台北天龍國有啊。
然後原來在都市裡設立垃圾桶是一件罪過啊。
另外說到什麼天龍國民因為垃圾隨袋徵收,所以就開始不會製造那麼多垃圾了,垃圾量少了一半以上耶好厲害。
但我們自己想想,就只是讓垃圾袋變貴讓丟垃圾變麻煩,效力有大到可以讓垃圾量減到連原本的一半都不到嗎?
簡直就像是說把油價拉高,那大家就都不會開車一樣怪啊。
實際上當我們看到這麼大的差異時,在誇讚說這個政策真是威力太強之前,應該會先想到「台北的生活垃圾日處理量從高峰期的3,695噸減少到1,500噸」這個數據到底用來解讀政策正不正確吧?
何況前面才說回收垃圾只從70噸多到200噸。那就怪了,垃圾每日少兩千噸但回收連多兩百噸都不到,那些人是怎麼得出「因為垃圾費隨袋徵收,所以民眾更會做垃圾分類,所以把原本當垃圾丟的東西改成回收」這種結論的?
是的,很有可能台北市的日垃圾量的確減少了超過2000噸。但這是因為垃圾袋要改用買的才造成的嗎?會不會有可能「其實垃圾量根本沒有減少,只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我想如果把同時期全國的垃圾量也列出來,搞不好可以得到非常有趣的結論。
也就是台北市少了2000噸的垃圾,但其他縣市加起來總共多了2000噸之類的XD
那我們就來看環保署的環境資訊互動網提供的資料。
先來做名詞定義︰
垃圾產生量:垃圾清運量、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廚餘回收量及資源回收量之合計。
垃圾清運量:含溝泥量、巨大垃圾焚化量及巨大垃圾衛生掩埋量,但不含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廚餘回收量、資源回收量、事業廢棄物之清運量及舊垃圾之遷移量(例如:位於河川行水區內垃圾棄置場之垃圾遷移量、原以打包方式貯存之舊垃圾清運量)。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公斤) = 垃圾產生量(公噸) / 〔月日數×指定清除地區期中人口數(千人) 〕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公斤) = 垃圾清運量(公噸)(焚化量+衛生掩埋量+其他) / 〔月日數×指定清除地區期中人口數(千人) 〕
哇!無論從垃圾產生量、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或清運量,台北市都在2000年時大幅度下降耶!可見這個政策有效對吧!
跟全國總計相比呢?左邊是台北市,右邊是全國︰
曲線幾乎一樣耶XD
真奇怪呢,全國只有台北市使用垃圾不落地加隨袋徵收的政策,那為什麼不只台北市的垃圾量大減,連全國的也跟著大減呢?
當然有些人會說,有可能其他縣市的垃圾量沒變,只有台北市明顯下降,所以全國的垃圾總量和人均垃圾產量下降曲線才會跟台北市一樣啊。
或許是吧。不過我們把離台北市接近的台北縣跟桃園縣拉進來看。
左邊台北市,中間台北縣,右邊桃園縣︰
非常趣味的曲線變化。或應該說,近年來雖然單從台北市的垃圾產生量看來逐年遞減的,可是如果考慮進整個大台北地區加桃園縣,也就是如我說的有可能會有人把垃圾改丟到沒有隨袋徵收的地區去的話呢,總垃圾產生量其實沒有少到哪去耶XD
台北市垃圾明顯減少,但整個大台北地區合起來起來就沒少多少了。所以全國的垃圾總量減少是台北市那幾個政策的功勞嗎?看起來反而像是「除了北市之外,還有其他縣市垃圾生產量明顯減少」吧。
何況再來看人口︰
台北市的戶籍人口逐年減少,但下降曲線還比垃圾量下降曲線大(這當然可以解釋成很多住北縣跟桃園的人在北市上班,故垃圾量下降幅度低於人口下降幅度是正常的)。反觀北縣跟桃園,人口都緩慢上升,可是幾乎都有跟垃圾生產量脫勾的情況,像台北縣是極端的上下波動,一年高一年低,桃園更誇張,垃圾生產量在近幾年直線上升,然後跟台北縣一樣做極端高低波動。
最有可能造成這種曲線變化的因素,就是有「與當地人口無關的特殊因素」干擾。說明白一點,從圖表更令人懷疑台北市的垃圾是都倒往其他縣市丟了,才讓北市看起來好像垃圾變少。
當然我相信那些把垃圾丟去外縣市的不會只丟北縣和桃園,宜蘭新竹苗栗都有可能,如果把這些消長都考慮進去的話只怕數據列出來會更難看吧XD
假設北市有個社區找一間清運公司處理垃圾,將垃圾清理費繳給業者請他們處理。可是如果業者可以偷偷將垃圾運到其他縣市丟,那這個清潔費就吞下去了。這有很足夠的誘因啊XD
而且單就實務上,垃圾處理向日本這種國家學習,而不考慮人家形成整個政策面的主因,學起來只給自己製造麻煩而已,根本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
以專用垃圾袋而言,像我有養喵,有大量的喵沙垃圾(不要說什麼改用木屑沙之類的,畢竟使用凝結沙還是最接近喵的本性,不是每隻喵都可以接受木屑沙,也不是每個喵沙機都可以接受那種沙的)。可是那個專用垃圾袋設計上難用的要命,喵沙如果沒裝滿袋子就丟很浪費錢,但要等裝滿又因為袋子無法密封會臭,所以折衷的處理方法?照樣用自己原本的一般粉紅垃圾袋,要丟的時候再在外頭包上專用垃圾袋。
可是這樣不就反而不環保了嗎?明明一包垃圾卻要包兩次,用兩個袋子裝。
實際上就是這麼荒唐啊。規定使用專用垃圾袋之後,很可能有些垃圾本來以前只用一個袋子裝的,現在變成要多套一層。雖然不環保,但符合規定啊。
會支持這種垃圾政策的真是自虐狂,明明無法證明更環保,很可能只是單純擾民而已,卻有一堆人在那邊護航。實際上我聽說以前規定商店不准附垃圾袋是為了要圖利某家做環保垃圾袋的公司,先花幾個月讓大家都沒塑膠袋用,再規定只能用他們那一家出的那種超薄袋(在米國住過的人應都用過),這樣那間公司就獨佔市場了。
只不過當年沒想到人民會寧願花一塊錢買袋子吧。
現在也是啊,搞專用垃圾袋,不知道是真的為了啥洨環保,還是因為這樣就可以讓某幾間接這種垃圾袋生意的公司大賺一筆呢?
事實上不只是社區,這幾年台北市有很多商辦大樓、公司行號都是請清潔公司把垃圾直接清運到外縣市的…這不是假設,而是現實
這很正常啊
我以前待過的公司
員工們都把家裡的垃圾拿到公司丟
然後整棟樓的那家清潔公司就把垃圾送到外縣市丟
因為我們都是業務員
要在丟垃圾時趕回家根本不可能
就算回到家也懶得出門
雖然說這樣處理要多給清潔公司一點錢
不過還是比垃圾袋費省一點
更何況可以讓員工更放心在公司加班
有何不好
結果一堆蠢貨官員在那為這個白痴政策自嗨
看了真可笑
台北市的民間清潔公司不一定要把垃圾載到外縣市去丟
因為台北市的焚化爐並沒有限制是台北市公營垃圾車才能載去丟
任何人開一卡車的垃圾給他們,他們都收
因為焚化爐焚燒量一直不如預期
(倒不是垃圾減量奏效,而是趙少康做環保署長時焚化爐蓋太多,承包焚化爐的中興電工蔣孝勇賺太多)
任何人開卡車送他們歸拖拉庫的垃圾送給焚化爐,一定開大門歡迎
清潔公司幫社區處理垃圾,除了向社區收取清潔費外(這費用一定低於全社區去買垃圾袋的成本)
其實賺的是社區的資源垃圾
通常社區與清潔公司簽約時,清潔公司一併會要求社區自己做好分類
(社區要提供放垃圾的場所,也是要付出場地成本,通常設在公共設施如中庭、大門附近、地下室某處等等)
清潔公司把可回收的垃圾帶走還是可以變成現金
先不論省不省錢,我覺得垃圾處理費和水費是就該脫勾。垃圾歸垃圾,水歸水。用的水量多,不代表垃圾就會產生的多,那為什麼要綁在一起?
不過水費跟垃圾費要脫勾並不一定要使用隨袋徵收啊XD
事實上台北市主要的垃圾處理也不是隨袋徵收. 清潔公司根本不需要這樣做.
隨量徵收垃圾費的方法不只一種, 叫小老百姓搞隨袋徵收只是擾民而已.
政策很白痴就算了,身邊一堆人還很支持的說垃圾會減少…其實只是怕多花錢於是強迫自己作分類,要用錢來逼你才肯做就是了。
話說垃圾車定時收垃圾這一點是不是真的是天龍國的創舉我是不知道,印象中很小的時候就要定時去追垃圾車了,後來一度學美國只要把垃圾放在定點的垃圾子車就好,可是台灣人的垃圾很臭又一堆汁液,又用爛袋子裝,都會漏洞流出來,弄的垃圾點周圍很臭,而且垃圾子車還會被垃圾汁腐蝕破洞,汁液流到地上又更臭,最後只好又變回垃圾車.
當然稍微用腦想一下會覺得垃圾車並不是這個問題的唯一解,不過這是另一回事.
去年回台灣在新北七市住了幾個禮拜,那時候垃圾車一天似乎會來兩次,一次是清早六七點,一次是晚上八點左右.喵的回去度假最好是叫我六七點起床倒垃圾啊XD 可是同樣的道理,回去度假晚上當然要在外面吃東西,最好是叫我放棄夜市趕回去倒垃圾啊XD 最後房間裡就是積了一個禮拜的垃圾-_- 怎麼會有人受的了這種政策啊….
最後當然還是只好找一天放棄夜市,回來倒掉一週分的垃圾,不過這才是惡夢的開始.大概有上百人擠在垃圾車旁邊,身體隨時會被別人的垃圾袋碰到,他媽的有夠噁的.最扯的是那些收垃圾的他媽的不知道以為自己是啥官老爺,竟然會對民眾呼來喝去大聲叫罵的.幹他媽的台灣人的奴性也太重了一點,連收垃圾的都騎到頭上去.話說不是聽說這工作每次徵選都一堆人搶著去嗎? 理論上應該要把這種人渣淘汰掉吧? 喵的又不是免錢收垃圾,明明是有繳錢的還需要受這種鳥氣-_-
話說那種景象拍成影片放到youtube上的話肯定可以把這個地區的臉丟光.
附帶一提的是天龍國民真的自我感覺超良好,竟然願意把自己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緊張兮兮的去作複雜到不行的家庭垃圾分類,然後說這都是為了環保啊XD 實際上這只是讓人賺錢方便吧? 我當然不會承認我父母就是這種人-_-
之所以緊張兮兮的原因是分類錯了會被收垃圾的罵,這樣看來天龍國民的社會地位並沒有很高嘛XD 不過這也是報應,幹那種打人罵人都無責任的工作一輩子,差不多也該給人莫名其妙的罵一下.
另外,據說就算你把可回收的東西裝在付費的垃圾袋裡面拿去當垃圾丟掉,還是會被收垃圾的罵XD 幹這個地方似乎沒有讓人付幾塊錢少受點鳥氣的自由XD
沒錯 人就是俺殺的
三年前俺還住社子時 都是騎車載垃圾過重陽橋倒的喔喔喔
不然就拆小包沿路丟公用垃圾桶
人賤起來啥事都幹得出來的
民視異言堂就有提到清運公司這個問題
台北搞垃圾不落地跟隨袋徵收的結果,
就只是人會把垃圾拿到台北縣的垃圾子車,
或醫院這種有垃圾箱的地方去丟而已XDXD
當然改變生活習慣可以減少一些,
但垃圾製造量這種東西是不會憑空減少到一半以上的,
尤其人口還越來越多XD
多出來的垃圾自然會找到出路XD
另外呆北這種一堆戶籍在外縣市的人租屋工作的狀況
用戶籍算人口數其實不太準吧
看來你製造比較多的垃圾(貓沙)卻只想付少少的費用…現在要你因多製造垃圾多付一點就很認真的找似是而非的資料來掩飾你的不爽阿…
樓上的, 我哪一句在不爽多付錢了? 而且我最前面就寫過依我家情況垃圾費不一定會比較貴啦XD
要踢館前是不看人家寫什麼的喔?XD
我以為這種政策會很快失敗.誰知橕那麼久.不知哪個烏龍提出的.
垃圾堆家中養一堆蟲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