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聯合報,當沒人懂痛苦指數嗎?

剛看到一篇【去年很薪苦 痛苦指數24年新高】的新聞,摘自聯合新聞網

我上聯合新聞網查,竟然查不到這則新聞,難道是心虛拿掉了嗎?

反正這篇報導說︰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資料,去年痛苦指數高達百分之六點四三,比前年還高,是近廿四年來新高紀錄。

痛苦指數是以失業率加上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的數字。原本一般以為,去年景氣由谷底翻高,痛苦指數應會下降,不料去年指數繼續攀高。扁政府執政以來,人民痛苦程度年年加劇。景氣不好,痛苦指數上升;景氣好,痛苦指數還是上升。

看圖說故事,就從主計處開始統計國民失業率起,看痛苦指數的變化︰

看得出什麼趨勢嗎?應該要看不出來的,因為這個指數根本就無趨勢可言。

痛苦指數是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年增率得來,和棒球數據統計上的OPS是一樣方便計算的東西。且失業率高代表人民生活變差,說這是個負面指標無庸置疑,可是物價指數年增率是負面指標嗎?

物價指數上漲代表通貨膨脹,表示同樣的錢價值下降了。可是物價指數負成長代表通貨緊縮,通貨緊縮久了不就是代表經濟停滯或靠北?事實上物價指數上升並不一定屬於負面指標,只要不是像如1974年那種年增率衝到47.5的誇張數字,一般來說非二位數成長的年增率都屬於正常範圍。

OPS是上壘率和長打率相加,這兩個值都是越高越好。可是痛苦指數中的年增率,如果是負值還比較像是負面指標,但通貨緊縮反而讓痛苦指數下降,可見這個指數的問題所在。

痛苦指數,也就是misery index,其實是當年美國總統大選時,雷根提出來的競選武器。卡特當總統時通貨膨脹衝上1979年的11.22和1980年的13.58,這是雷根主打的目標。他只是把通貨膨脹率(也就是物價指數年增率)加上美國一直以來偏高的失業率,製造選民對卡特總統搞砸經濟的觀感而已。如果單只是提出13.58的通貨膨脹率,難以說服選民這是負向效應,但只要把它跟一直很高的失業率兜在一起,「痛苦」的聯想就會出來。卡特執政四年,與其打他執政時通貨膨脹率為6.5、7.62、11.22、13.58,當然不如製造一個痛苦指數,然後說這指數從13.55、13.69、17.07、20.76一路攀升來得有效。(有趣的是,雷根當總統前三年失業率還不降反升XD)

事實上主計處也曾經對此做過解釋

自統計通貨膨脹率以來,台灣痛苦指數曾經衝到二位數的時代,是老蔣或小蔣當總統(1960、1961、1968、1973、1974、1979、1980、1981),可是怎麼沒有媒體拿痛苦指數來說這段時期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呢?南韓近年來失業率高漲,痛苦指數也比台灣高,可是這些媒體把他們拱上天呢。更別提全台灣哪裡痛苦指數最高啊?台北市啊XD

從這篇新聞就可看出媒體操縱人民思想的惡形惡狀。

在〈無恥聯合報,當沒人懂痛苦指數嗎?〉中有 2 則留言

  1. 雖然這是雷根製造用來打擊對手卡特的武器,而且不甚嚴謹。不過這不改卡特是個爛總統的事實,雷根不必製造這個應該也可以打贏那場選戰。(good)

  2. 反正他重點是”扁政府執政以來,人民痛苦程度年年加劇。景氣不好,痛苦指數上升;景氣好,痛苦指數還是上升。”
    其他的字只是怕版面太大字太少加上去的罷了.不然怎麼不在扁政府後面再加個”小馬”的最痛苦台北市呢.: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