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吃屎,正義伸張!

所謂的重人文就是專門養出一堆不合他意就吠的野狗嗎?

據聞,政大在這次的教育部咱錢養百大計畫中落榜。加上先前國內外評鑑裡都被當笑話,很多政大校友就怒了,發動輿論攻擊想把矛頭指向評鑑標準不公正上。

真是他馬的難看,難道就因為是傳統公立大學,亂搞一通也必須被繼續當成台灣頂級大學?而那些憤恨不平的政大校友,只是對想當年他們用極高分辛辛苦苦考進這所大學,結果竟然今天這學歷要被看成笑話,心理不平衡而已吧?

怪了,一所學校的成就越來越差,校友應該責怪該校辦學不力,怎麼反而去罵說外界絕對不可以降低該校評等?講難聽點,能養出一群有這種觀念的校友,這所學校評鑑爛也絕對不是偶然。

況且政大的爛是現在就這樣嗎?未必然吧。隨便舉兩個例。

總統國務機要費案中,一個自稱當年是他的同學,現任政大法律系的法律教授在平面媒體上投書,說雖然無證據證明總統涉案,但也無證據證明其未涉案,故我們社會大眾認定總統涉案實為理所當然。

這就是他馬的法律教授連無罪推定都不懂的例子。一所學校的法律系有這種教授,能養出什麼好學生?

第二例,台灣所有的媒體人,只要是出自新聞系或大眾傳播又是台灣自己養的,不管是直接政大出身還是從如世新之類的私校,都是政大系統養出來的人。看看媒體亂象,記者被當狗一樣鄙視,這就是政大系統培養出來的人才啊。

而我發現這些人出來靠北永遠都只有一套論調。就是「理工跟人文不同,理工重根據重理論,而人文則著重在人性關懷」。

你娘的什麼叫人性關懷你們這些屁是講的出來喔?

拿這一篇政大國際事務院長的社論為例︰

首先,我們要問的便是「卓越」的定義為何?「卓越」的標準何在,如何評斷?如果按照我們當前的評鑑標準來看,很顯然的,我們是以西方的學術評鑑典範(例如SCI、SSCI)來作為評鑑台灣學術成就的標準;而且是以西方的自然學科評鑑典範來評鑑台灣的人文社會學科的成就,這中間是否存在東方和西方、自然學科和人文社會學科間的學術落差?不無疑問。

你他媽的講的好像白人跟黑人的社會沒有人文學科一樣。說西方的學術評鑑典範只評鑑的出理科學術成就,那他們的文科學校有他媽的吃屎嗎?

而且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不就是文科的引文索引嗎?人家學校也用這來評文科,到台灣這個就不行了。意思是說台灣的文科跟全世界所有學校的文科都有學術落差了?

再者,台灣的教育界和學術界一向高舉「學術自由」的大纛,台灣的人文社會科學界也正是在這樣標榜「自由」的風氣中,才能夠培育出許多傑出優秀的人才,在每個不同領域開展出璀璨耀眼的成就,並且鼓勵許多能人奇才揮灑創意,創造、激盪出許多具有生命力和撼動人心的作品而揚名國際。然而,如果我們按照現今的評鑑制度來看,這些在人文社會領域可以被視為「卓越」的成就和作品,在自然學科的眼光和標準下是否依然卓越?而用自然學科的眼光和標準,來評斷何謂「卓越」,並據此當成政府補助與否的判定,是否也在某個意義上讓「學術自由」淪為一句口號?

幹你娘,這套系統在台灣除了養出一堆在這個小島上互挺自high,走不出去這小圈子的三流教授,是真的養出了什麼偉大傑出的文科人才啊?講三個來聽聽嘛。

講難聽點,連共匪主流學術界都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把北京人當屁了,在台灣到今天還有所謂的小島權威在死抱著這東西不放。

更不用提政大養出來的人,做什麼被恥笑什麼,比方說只有刊名取得好的商業週刊。

長久以來,人文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之間的落差,就是許多學者在評斷兩者時關切的焦點。人文社會學科關切的焦點以「人」為出發點,探討和詮釋環繞著人所開展的種種命題,強調思考與實踐並重,通過來自具體生命生活情境所開展出來的觀察與想像,讓我們更認識所處的環境,更認識生命的意涵,也更認識自己。這一點和抱持對自然界進行客觀的研究與探討,並因此而建立「放諸四海皆準」(儘管大多數時候需要經過修正)的數據、定律或理論的自然學科是不同的。也因此,兩者對「卓越」的認知以及其背後的價值指涉也不同,兩者是不適宜放在天平的兩端來作比較的。硬要將自然學科的評斷標準套用在人文社會學科的成就之上,不僅無法真正追求「卓越」,更將失去「學術自由」的精神。

幹,近十年來只要任何一個人在被電時說「這是你們理工人的觀念,你們重證據重實作,但只在實驗環境有用,但我們學人文的呢則是強調人的本質,強調思考與現實並重,更符合社會結構」,我一定說這人要不就是政大學生,要不就是政大校友。我真懷疑這他媽的學校是不是在入學典禮就把這種狗屁現在學生手冊裡。不然怎麼每個人都講這一套?

而且如果論文數是理工標準不能代換入文科,引用數是理工標準不能代換入文科,那文科要用啥作標準?一堆政大教授互捧自high就配稱宇宙第一大校嗎?那又怪了,U.C. Berkeley的人文學科就可以通過這群政大人在喊說「只能用來評判理工科」的評鑑標準,Harvard也可以,Oxford也可以,連共匪開的北京大學也可以用類似的評鑑法,但為什麼就你政大沒辦法通過考驗呢?為什麼就你政大的教授會說論文登在世界知名期刊上的篇數還有被引用的量不能拿來作準呢?

我還真的覺得好奇,一所學校花錢養教授,不是請來寫論文做研究,那這群教授是要用來幹嘛的?在課堂上偷看坐第一排的正妹大學生小褲褲的嗎?

這位在政大任職的先生,跟所有正在靠北的政大校友們,你們只要回答大家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就好︰

一樣的評鑑方法,為什麼同樣是以人文科學為重點的大學,牛津大學經的起考驗,而你們就會被看扁?

難道英國佬的人文科學研究,就可以被套進這個「只為了理工科量身打造的評鑑系統」,但台灣台北市文山區的就很委屈的被冤旺了嗎?還是說英國美國的人文科學環境無法追求卓越,也沒有學術自由精神,所以他們可以被用理工的框架套,但台灣政治大學養出來的人文科學環境不行?

我看所謂的學術自由,只是這群教授要保住互相捧來捧去自爽的權利吧。

只是一群出不了這個小島的人死要面子,想繼續戴著高知識份子的面具而已…因為真正被要求走出去就會被電爆,所以質疑這套系統不能讓他們躲在小圈圈裡high是不公平的。

由於國內長期對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價值觀的扭曲,使得我們很難培養出兼具自然科學素養與人文關懷的學者。也因此,一個學有專精、思緒清晰的自然學科大師,在面對處理有關人與社會領域的問題時,可能顯得捉襟見肘、失誤頻仍。而這或許也正足以表示,自然學科的「卓越」或「頂尖」,未必就符合人文社會學科中的「卓越」與「頂尖」的標準啊!

一個養不出國際知名專家的人文科學系統,為什麼可以這麼大言不慚說理工系統養的人都與社會脫節呢?

而且我這十年來聽一大堆政大養的學生校友在講「人文關懷」,這個是什麼意思?從來都沒人能解釋啊。其實我覺得是這些人覺得呢,理工系統訓練出來的人都重視以理服人,所以看到他們理虧後還是會繼續狂電,而沒有關懷這些身心受創的人,於是乎就沒有人文關懷了。

那話說回來了,這些很在乎人文關懷的人,要不要告訴大家人文社會學科中的「卓越」與「頂尖」的標準是什麼?要不要告訴大家評鑑人文社會學科該以何為基準啊?

在〈政大吃屎,正義伸張!〉中有 34 則留言

  1. 只要結果不如意就指摘標準有問題, 這種標準的文革作風和對岸的作風的確很有相近之處, 只是有點退時尚了。
    不過講到政大, 我馬上會想到張雨生 陶晶瑩 還有林依晨……這樣評鑑會有加分嗎?:D

  2. 其實也很多政大校友自己也在罵政大吧(我也是)。就像八掛版裡面也很多人出來吐槽學校一樣XD政大校方高層平常眼中都只有商學院的存在,到了要錢的時候,才想到政大還有其他社會科學的存在,這樣發展不好怪誰?

  3. 我還在念政大時就常和同學集體抱怨校方的古板和官僚,都把錢亂花在不必要的建設上面而忽略學生的培養,多請幾個知名教授來也好過把學校弄得怪裡怪氣的(…)老是在講著頂尖人文科學 ,但事實上歷任校長也沒幾個是人文出身的==…但是~被人抨擊或是遇到指責時, 就腦羞成怒的硬要去ㄠ…其實是台灣社會的通病,今天換了哪一所學校沒錢拿了~還不是一樣都吃相難看~

  4. 理科論文不求文采, 求公式和邏輯
    但只有邏輯的部份人文科目的論文
    很難成為國際期刊的客人

    不過, 以法商政為主的政大, 論文的要求都應是偏重邏輯的
    寫不出來就有點怪了

    政大該做的, 是幫忙這些教授們把他們精采的論文譯成英文
    至少在法商政學院來說, 應該不難
    但要他們承認自己的(學術)英文不好
    可能比登天還難

  5. 講到只有名字取得好的商週,這家最機歪的地方就是害我講話要引用正牌商週報導的時候都得特別註明是美國商週,十分的麻煩-_-

    其實這個評鑑標準啥的他們已經吵了好幾年了,反正每次就是兩點,第一理工標準不能評價人文,第二西方標準不能評價台灣(其實他們想的應該是中國,如果用中國標準來整他們也許就可以死的瞑目了)。

    我不認為拿SCI來套公式當成評鑑的標準是很完美的,甚至可能會造成一些畸形發展。這也不是人文學科就會仆街的問題,其實理工也是一樣。不過事實證明如果連這種標準都沒有的話,最後只會變成一堆人很方便的近親繁殖加自爽而已。反正台灣學術界自我評鑑篩選的能力本來就很受質疑了,那交給國際期刊的編輯來幫忙評鑑也總比沒有要好-_-

    我同意燕雀人講的,你覺得這套方法真的不適合鑑定人文學科的表現的話,那你就拿出一套方法來,如果大家看了都覺得不會很可笑的話那就用了又何妨?

    可是他們能提得出來的話就好笑了。最後可能會弄出啥到中國參加幾次學術交流之類的東西,反正西方不能評價東方,所以參加中國學術會議是最適合不過的標準了XD

    再不然就是啥登在自己印的中文期刊也算進去之類的標準吧-_-

    不是我瞧不起他們,可是我永遠記得當時去找馮滬祥教授的著作清單時候那種囧的感覺啊XU

    可是這樣也可以一路領錢到退休(話說他的退休案到底有沒有過XD)

    台灣還有蠻多地方的教授連著作清單都不放在網頁上,甚至連哪裡畢業都不寫。通常這種東西有的話當然會列出來才好看,為啥完全不放那就不得而知了。比方說幾家體院,這種情況就很明顯啊,所以這也不只是人文學科的專利啊XU

    仔細想想政大吃屎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掌握所有統媒,一定會有機會就發動起來鬧一鬧,寫啥狗屁都會登出來,這就提供了很好的娛樂效果。同樣党的萬年走狗師大這次分錢也吃屎了,但是因為這群人多少年來都是非常自願的當走狗,連叫兩聲都不會,就算被說是作票集團也會唾面自乾,而且躲在教室裡面為党辦事效果不見得輸給電視報紙,但是很不顯眼,沒辦法算工作績效,所以就沒啥發言權,只能乖乖吃屎。不然師大也出來鬧一鬧,娛樂效果何止雙倍而已。這就讓人覺得政大幫不該只顧自己說話,好歹照顧一下党的好兄弟啊XD

    不過燕雀人你問他們的問題,他們幾年以前就有回答過。

    說西方人無法瞭解,而且也不重視,甚至歧視亞洲人文社會研究的價值,而且亞洲人文怎麼研究也跟他們無關,所以再讚的研究也很難登在國際期刊。

    這是他們的答案。

    所以一定會用登在中國期刊作為他們理想的評鑑標準吧。

  6. 附帶一提,以前中國新党很愛提啥博士或教授的當候選人。不用說,一查之下都是學術成就跟馮滬祥差不多的貨色。

    講到這個我就想到他們也提過周陽山教授,這人研究三民主義的,也當公民與道德課本編輯委員。至於為啥拿領袖思想當研究主題的人去當教科書編委,反而絕不會被說是御用學者或馬屁學者,那就不得而知了XD

  7. …….我就是這間學校的新聞所出來的。雖然我後來跑去寫Java了………..

    不過政大的傳播學院是還不錯啦,至少在國內算不錯的。雖然說從這裡畢業的同學,進入媒體後都會被同化成一個樣子。不過這和媒體界的生態比較有關係,其實學校教的時候,自由風氣是很不錯的。僅管這裡的老師大部分意識型態上偏忠党愛國的多,不過腦殘言論課堂上是很少會講的。

    我同意阿喵說的,SCI的評鑑方式不是最好的,也有很多缺點。可是總比關起門來自爽的,或提不出方法的嘴砲評鑑方式要好的。

  8. 兩性之哲學啊……所以他那件案子是因為他想教導菲傭有關兩性之哲學,結果卻被菲傭誤會嗎?(思)

  9. 我以前有讀過一篇文章,不知道是對還錯就是了。

    裡面有說到,人文方面科系的外國學生,要在美帝那裡拿到碩博士是比他們自己人要容易多了。因為不比理工,外國學生很難有像他們那樣的人文環境與薰淘,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識與教養,更是沒有辦法比。例如社會學好了,美帝那裡的社會學研究生,那一個不是把馬克斯的資本論翻來覆去看了好幾次,整個西洋文明史的發展過程,更是滾瓜爛熟。

    而在這短短幾年內,要求外國學生能跟上這樣的水準,當然是不可能的。首先當然是語言障礙啊。所以在這些人文方面的系所,老師們多半會對外國學生放點水。然後這些學生的研究主題,也都會偏向他們自己本國的,比較區域性的研究。因為這是他們同學無法接觸到的,也是他們唯一能勝過自己同學的地方。

    我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啦,不過從宋楚瑜、連戰、到馬英久的博士論文題目,似乎看來是這樣。

  10. 轉貼篇好文, 讓你看看這些人文博士的真面目 :

    巫銘
    台灣文法科學生到歐美留學,絕大部分以學位為目的。台灣社會(特別是留學生家長)期待
    留學生“學成”。所謂“學成”,就是拿到學位。依照常理,學問與學位是成正比的。可
    是,偏偏現實並非如此單純。有學位,卻沒有真才實學的,比比皆是。甚至於可以說是常
    態。

    到歐美留學,就是要學習當代歐美學界最先進的學術思想以及治學之道。歐美文法科學術思
    想的發展,當然以他們悠久的人文傳統為基礎。如果不能夠具備相當的歐美文明和歷史的人
    文素養,就不足以窺其堂奧,不可能真正學有所成。至多只能學得一些皮包而已。即使是到
    歐美大學專攻中國歷史或者藝術文學,也應該密切留心歐美文明對於這些研究工作的影響,
    學習他們學者的方法論,思索他們所提出的研究題目的另類角度,和他們的專業見解。否
    則,何必千里迢迢跑到異國留學?可以說,無論是專攻那一門科系,道理都是一樣的。

    一般說來,有意攻讀研究所,顯然準備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原本就應該具有水準以上的學
    養。研究生所需要的人文素養,應該都是早在進入研究所之前就已經具備的。如果到了研究
    所才有意培養,大多為時已遲。但是,申請入學歐美大學研究所的台灣文法科留學生,其歐
    美文明的人文素養,絕大多數還不及歐美大學部一般文法科大學生的程度,當然更不如他們
    研究部的文法科研究生了,甚至於還有更差的。這似乎是台灣社會上一般人所不知曉的。

    舉個實例。具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馬英九,幾年前在記者訪問中,侃侃而談他所喜愛
    的課外讀物。他很自豪地一一詳細列舉出他所讀過的世界文學名著,例如基督山恩仇記、三
    劍客等等。只是,這些他所謂的世界文學名著,不過是一般歐美中學生的讀物罷了。問題
    是,他們中學生所讀的文學著作,遠遠超過我們這位留美的馬博士。至於他們的大學生和研
    究生,那就更不用說了。在文學以外的著作,例如哲學、歷史,情形更為嚴重。有位台灣留
    學生在德國某聞名大學,以近十年時間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之後,竟然完全不知道德國近代史
    上有一個呼風喚雨的普魯士容克貴族集團。歐美一流大學研究所的同科系本國籍研究生,如
    果有這等程度的人文素養,那是完完全全不可想像的事。

    就物質條件而言,台灣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沒有充裕歐美人文方面的相關讀物。台灣能夠找
    得到的這方面漢譯本,數量非常有限。單純由此,就可以判斷,台灣學生非常不容易培養出
    良好的人文素養。再加上文憑主義盛行,台灣中小教育以升學為主,教科書內容貧乏,教科
    書外的讀書風氣不盛,自然無暇顧及現代文明的人文素養了。這可以說是教育政策和文化體
    質的問題,也可以說涉及了我們的社會風氣。

    台灣的漢譯本,不但為數甚少,而且素質普遍不佳,絕大部分是濫竽充數。錯譯不但錯得離
    譜,而且謬誤多得令人不敢相信。可以肯定的是,讀者不容易從漢譯本精確了解原著的內
    容。即使有少數能夠硬著頭皮念完,他們不被混淆已經幸甚,至多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
    懂。漢譯本的低素質,當然大為降低年輕學子的閱讀興趣。就這方面而言,日本時代台灣學
    生的處境好得太多了。因為當時優質的日譯世界重要著作,已經應有盡有,非常豐富。其
    實,今日韓國的情形也跟當前台灣極為相似。就歐美文化的素養而言,如果說當前這兩個社
    會的知識分子和一般大學生,大多不如他們日本時代的父祖輩,頗有幾分至理。

    這並不是說,台灣學生當中找不到人文素養優秀者。而是說,台灣的環境不良。若要培養雄
    厚的人文素養,非得自己特別下苦工夫不可。而在台灣文法科留學生當中,這並非全然沒
    有,只是甚為罕見。再者,台灣學院裏的文法科教師素質一般不佳,鮮有能力啟發和指導大
    學生去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以準備在歐美大學的文法科研究所從事較為高深的學業研究。
    講得白一點,就是絕大多數台灣文法科留學生,肚子裏的墨水少得可憐。如果在歐美大學的
    研究所課堂上,教授講課旁徵博引,他們肯定大多要“鴨仔聽雷”了。這還不是語言問題,
    而是根本不熟悉人家視同為必備基礎常識的東西。在此情況下,如果要深入寶山、滿載而
    歸,當然是不容易的事。

    問題的另一面是,遠赴歐美的台灣文法科留學生,外文程度普遍不佳。而外文程度,又跟人
    文素養有密切關係。在研究所修課,每日課業指定的讀物堆積如山,非有相當好的閱讀能力
    和極佳的理解能力,是無法應付的。於是,如何完成指定的學期作業、考試過關,那就有如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誠然,經過幾年的磨練而外文突飛猛進的,大有其人。不過,我們
    也看到絕大部分的文法科留學生,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外文程度依然低劣如故。例如,擔任
    過東海大學教務長的王振寰教授,擁有美國著名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學位,竟然不知道英文的
    the Commons(有the,C大寫,而且是複數s)是英國國會的平民院,或稱下院。他在一本書
    上,竟然把它翻譯為“群眾”!類似例子,不勝枚舉。找出原著,對照台灣聞名教授所翻譯
    或者校訂的譯作,保證可以大開眼界。

    跟台灣文法科留學生同病相憐的,還有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公費和自費留學生。在此情況
    下,很多歐美大學的研究所或者指導教授,開始非正式的“一校兩制”,通融讓這些學生
    “學成”。這就是Third World Ph.D.的緣起。

    台灣留學生Third World Ph.D.的一個特色,是博士論文題目幾乎清一色與台灣或者中國有
    關。這並不是說,所有這類的博士研究論文,都是低水準的。事實上,做得非常出色的並非
    沒有,當然不可一概而論。只是,那些程度不佳的台灣留學生,特別熱衷選擇有關台灣與中
    國的論文題目。而這些論文內容,很多是拿幾個時下流行的學說,以台灣或中國的例子驗證
    一下而已。到歐美各大學研究所,找出歷來台灣文法科留學生的碩士、博士論文題目加以統
    計,當知此言不虛。投機取巧,容易矇騙過關,當然也方便掩飾自己的學識實力。他們之中
    很多就如此這般地“學成”了。在台灣文法科教授群當中,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稍早一點,當連戰在芝加哥大學寫博士論文的時候,美國學術界正集中於蘇聯研究,對於中
    國(中共)的研究,無論在圖書收集和人才方面,都還遠不如今日。反而當時國民黨政府的
    “匪情研究”經費充裕,收集不少資料,也有大批人在做分析工作。於是,像連戰那樣的國
    民黨權貴子弟,大大方方地動用台灣的國家資源,甚至可能由台灣的“匪情專家”捉刀,完
    成他們的學期作業或者碩士、博士論文。這也是投機取巧,不過更加容易罷了。嚴格來看,
    連戰固然可以稱為是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其實稱為“匪情專家”可能較為適當。因為他
    研究的是,中共如何批評胡適。除此,實在看不出來他有政治學學者應該有的學養。

    台灣的Third World Ph.D.群就這樣產生了。因緣際會,台灣的大學院校充斥這類從歐美大
    學研究所“學成”歸國的人物。其中,國民黨權貴子弟出身的,台灣本土派學者,都一應俱
    全。例如,已故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盧修一的國立巴黎大學政治學博士論文題目,是關於台灣
    共產黨運動,內容既不能算是嚴謹的歷史研究或者歷史解釋,也不好歸類為是有政治學內容
    的學術研究。大概只好跟連戰一樣,歸類為Third World Ph.D.吧。若要嚴格批評,應該一
    視同仁才對。

    不過話說回來,每個人的成長,各有不同經歷階段。擇取片斷而遽下定論,有失厚道。如果
    台灣的Third World Ph.D.們,能夠善加利用他們得天獨厚的好際遇(名利雙收、優渥無比
    的退休待遇),謙卑而且勤奮耕耘,在學術上真正有所貢獻,或者像盧修一那樣捨命為台灣
    民主而奮鬥不懈,我們還是應該十分敬重的。應該享有崇高學術地位的,是真正治學有成的
    卓越學者,與文憑無關。值得台灣人民永遠懷念的,是具有民主運動政治家胸懷的盧修一,
    而不是擁有政治學博士頭銜的盧修一。至於那些學養不佳、疏懶成性卻又汲汲於沽名釣譽的
    博士先生女士們,我們應該恰如其分地尊稱他們是Third World Ph.D.。

  11. 政大那些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始終他們無法說清楚,除了語言之外,到底台灣學術期刊的標準跟國外學術期刊的標準有什麼不同.就我粗淺的認識,台灣的人文社會科學早就西方化了,差別頂多在台灣的期刊有比較多關於台灣問題的討論.這種情況下,硬要說社會科學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其實蠻自欺欺人的.就我所知,SSCI並不會排斥對台灣的研究,事實上,.問題反而在於刊登在這些期刊上的文章是不是真的就一定比較好.如同樓上所提到的第三世界博士現象,恐怕也有不少第三世界的期刊論文.
    另外,SSCI的問題也在於它並不能百分之百代表國際學術界.日本與歐洲都有不少重要的人文學術期刊,它們並不會列在SSCI之內.

  12. 政大本來就是不走學術研究的教學大學
    跟人家爭五年五百億幹嘛?
    我到現在都還一直很納悶

    政大被淘汰不意外
    取得五年五百億才見鬼吧!

    人家師大被淘汰時雖然不爽
    也沒看它靠北靠幕的
    政大勒?
    就找了一堆靠山來施壓

    身為校友
    你他媽的我內心只有一個字

  13. 當初看到政大落出安全名單時就預料中的事…
    (鼓吹?)政大校友紛紛投書媒體各大報伸冤(?)

    政大校友遍跨政媒兩界,偏偏這又是現今影響台灣最大的東西….

    五年五百億,政府的好意不拿白不拿怎對得起勒
    反正錢那種東西…是沒有人會嫌多的,拿來蓋教室修宿舍或者給長官換換車也好
    外頭問的話只要說聲:”教育是百年大計,成果沒那麼快出現”之類的鬼話就可以輕鬆矇混過去
    好歹人家政大也算”名校”之ㄧ,不好好利用此光環豈非浪費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4. 沒錯~~政大法律才是最好的~~我也好想再繼續跟隨我心中的女神老師~~法思齊老師~~到政大去~~她~~不但又正又美~~而且也逕爆得很~~聽說交了一個小六歲的男學生作男朋友~~叫什麼徐宇威(littleth)的~~還大方跟我們分享師生戀的心得~~聽說還在世新研究室裡做愛過~~真是太令人噴鼻血了~~只可席~~嗚嗚~~以後再也看不到這麼美~~這麼先進開放的女老師了~~

  15. 政大真的有問題,護短,又愛爭。用的人,也都是自己人,名門之後最好,不管有無實力,也不管有無師德。沒背景的,別想擠進政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